本試驗是對北京油雞產蛋高峰期適宜粗蛋白質水平的研究,為生產中北京油雞蛋白需要提供參考依據。試驗選擇產蛋北京油雞蛋雞840只,隨機分為六組,每組105只,每組設3個重復。1組蛋白水平為15.0%,作為對照,2、3、4、5、6組分別為15.2%、15.4%、15.6%、15.8%和16.0%,各組均飼喂玉米-豆粕型飼糧,持續到43周。分別測定各組生產性能、蛋品質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標。結果表明: 生產性能方面,在32-43周齡,平均耗料量和平均產蛋率在蛋白水平為15.2%時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優良白羽雞苗養殖平均料蛋比在蛋白水平為15.2%和15.8%時低于其他四組差異顯著(P0.05),平均蛋重在蛋白水平15.8%時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表現生產性能佳的適宜粗蛋白水平應該為15.2%。 白羽雞苗養殖廠家蛋品質方面,不同粗蛋白水平飼糧對雞蛋蛋重、蛋黃相對重和哈氏單位在整個高峰期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05)。蛋形指數以粗蛋白水平15.2%為佳;蛋殼厚度在粗蛋白水平15.4%時顯著高于其他五組(P0.05)。蛋黃色澤隨著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加深,蛋黃色澤在粗蛋白水平為15.0%時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綜合蛋品質指標,適宜粗蛋白水平添加量為15.2%。 血液生化指標方面,在不同蛋白水平下,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粗蛋白水平為15.2%和15.8%時血清游離脂肪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而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粗蛋白水平為15.2%時總蛋白顯著高于其他五組(P0.05)。 因此推薦15.2%為產蛋高峰期北京油雞適宜的粗蛋白水平。
北京油雞體軀中等,羽色美觀,主要為赤褐色和黃色羽色。赤褐色者體型較小,黃色者體型大。雛雞絨毛呈淡黃或土黃色。冠羽、脛羽、髯羽也很明顯,很惹人喜愛。白羽雞苗養殖廠家羽毛厚而蓬松。公雞羽毛色澤鮮艷光亮,頭部高昂,尾羽多為黑色。母雞頭、尾微翹,脛略短,體態墩實。北京油雞羽毛較其他雞種特殊,具有冠羽和脛羽,有的個體還有趾羽。不少個體下頜或頰部有髯須,故稱為“三羽”(鳳頭、毛腿和胡子嘴),這就是甘肅優良白羽雞苗養殖的主要外貌特征。
在正常養殖后期(如30日齡以后),很多養殖戶都會問“是否有能增加采食量的產品”,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目前的快大型肉雞采食量按飼料實際情況都會有的采食標準,優良白羽雞苗養殖廠家各廠都會有相應的指導量,在此基礎上因個體或季節差異會有增減幅度,但不會超過1 5%。在此基礎上如果是雞群發病后采食量下降,增加采含量的方法就是將疾病治好,白羽雞苗養殖廠家在治療過程可根據病情使用增食劑,基本都是提高胃動力和抵抗力的產品,這種增食具有意義,如果是大群正常而采食量又在指導范圍內片面追求采食量則意義不大,因為此時也可以通過提高胃動力或作用于神經系統的藥物來提高采食量,由于機體對飼料已經達到吸收,但此時吃得多就未必長肉多,有時反而會造或飼料浪費。
35天之前最重要的是通風,并重在通過溫度、濕度和雞背處的風速等形成的雞體感溫度的把控。冬季要養好雞,就要考慮風的走向,很多養殖場的問題在于風速過大或者風向不對,直接吹到白羽雞苗養殖廠家的身上造成冷應激。同時,通風之后如果溫度變化,就要相應地進行調整。35日齡到出欄,要關注腸道方面的疫病防控。例如,要防止霉菌毒素和魏氏梭菌等的危害;同時要關注優良白羽雞苗養殖廠家,料肉比每差0.05,一只雞就差出了0.8元錢,這時候可以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劑防止過料,促進飼料轉化率,降低料肉比;另一方面更要防止突發事件,標準化養殖場怕停電,停電半個小時,可能四五千只雞就死掉了。
?加強優良白羽雞苗養殖廠家管理。搞好雞舍消毒,勤除雞糞和雜物(每周1次),舍內地面保持清潔,并鋪墊草木灰,以吸潮,但要定期更換;喂飼新鮮飼料;購進雛雞時不要被雨淋,將門窗糊好,做好保溫防寒工作;雞舍應選擇地勢高,向陽地方,前后開小窗以利通風換氣;冬天宜增加飼喂次數,保證每只雞都采食充分,既利于自身產熱,又利于增重;白羽雞苗養殖廠家25日齡后才放牧,可提高成活率;雨雪天氣嚴禁放牧,以免打濕雞羽,使雞受涼感冒;放牧場地應事先檢查,發現死動物立即無害化處理,以防雞群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