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措施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科學合理的疫苗、驅蟲工作,適量應用保健藥物和多維,以防應激,防止病原侵入,增強雞只機體抗病力,改善雞毛色和保證肉質品味。每天觀察白羽雞苗養殖購買吃料、飲水、雞糞、活動等情況,以便有異常時第一時間發現。發現病雞要立即隔離,及早對癥對因治療。此外,由于發病后,機體脫水嚴重,雞體的康復不能只依賴藥物治療,應改善白羽雞苗養殖購買,在飲水中加入適量補液鹽或復合維生素溶液類的營養元素,可促進康復。如暴發法氏囊病時或治好后,在飲水中添加維多利(復合維生素溶液)按200毫升每天每1000只雞的量供病雞飲用,可快速促進雞只康復。
首先是雛雞從出雛器里面拉出來后的環境溫濕度以及通風的控制。昕有的操作應該在溫控環境下進行,避免過熱或過冷。雛雞在盒子或其它運送裝置中不能太擁擠。為了避免雛雞體重降低,雛雞停留的地方要保持合適的相對濕度。建議溫度為24℃,相對濕度65%~70%,實際過程中要以雛雞的狀態為依據。其次是各項工藝的標準化規程制定。筆者在肉種雞孵化廠工作多年,父母代肉種雛的工藝處理比較多。流程主要包括撿雞,混雛質檢,公母鑒別,馬立克免疫(公雞的剪冠斷趾工藝),數種雞,IB免疫,打包,雛雞發運。優良白羽雞苗養殖購買每個工藝環節均為一個控制點,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減少各個環節的產生淘汰和提高雛雞質量,從而保障良好的利用率和雛雞質量。出雛結束后環境、出雛筐及各種免疫設備的衛生消毒工作。白羽雞苗養殖白羽雞苗養殖需要合理安排打掃衛生的流,避免由于流程安排不合理而導致的二次污染。
白羽雞苗養殖購買的屠宰測定: 性別 體重(g) 半凈膛屠宰率(%) 全凈膛屠宰率(%) 公 1760 83.5 76.6 母 1640 70.7 64.6 屠體皮膚微黃,緊湊豐滿,肌間脂肪分布良好,肉質細致,肉味鮮美,適于多種烹調方法為雞肉中的上品。 一般在每年的3-7月份進行繁殖,由孵化場從農戶中收購種蛋,采用電氣孵化,推廣種雛。也有少數農戶經營季節性的炕孵。在采留白羽雞苗養殖購買期間,雞群的公母比例一般為1:8-10只。農村的種蛋,受精率均在80%以上。專業場的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可超過90%。
第四周的核心工作是通風與白羽雞苗養殖購買溫度制衡點的掌握,同時這一時段也是禽流感的免疫空白期,所以要調節好通風和溫度之間的矛盾,實現白羽雞苗養殖購買平穩過濾,減少大起大落,哪怕是5℃的溫差也會成為疫病的引爆點。本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就決定了35日齡會不會被迫賣雞。
35天之前最重要的是通風,并重在通過溫度、濕度和雞背處的風速等形成的雞體感溫度的把控。冬季要養好雞,就要考慮風的走向,很多養殖場的問題在于風速過大或者風向不對,直接吹到白羽雞苗養殖購買的身上造成冷應激。同時,通風之后如果溫度變化,就要相應地進行調整。35日齡到出欄,要關注腸道方面的疫病防控。例如,要防止霉菌毒素和魏氏梭菌等的危害;同時要關注優良白羽雞苗養殖購買,料肉比每差0.05,一只雞就差出了0.8元錢,這時候可以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劑防止過料,促進飼料轉化率,降低料肉比;另一方面更要防止突發事件,標準化養殖場怕停電,停電半個小時,可能四五千只雞就死掉了。